苹果干嘛提前把没做完的系统发出来
提前给苹果开发者们熟悉新系统、新 API。同时测试自己的软件在新系统下是否兼容,不稳定的话你也有几个月时间出新版本。
这样的好处就是,等新系统正式发布时,第三方软件们也几乎同时就更新了,用户不用担心兼容性问题。而且很快会有根据新系统特性的新软件出现,因为开发者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动手了。
一切正常没问题那还叫测试版?
耗电多、不稳定、某些软件不兼容 …… 废话,什么叫测试版啊?什么问题都没有那苹果的工程师们这几个月就天天在办公室唱歌打麻将是么?本来就是暂时扔出来给开发者们试着用的系统,你一普通用户却拿来刷在了工作、生活用的机器上,出问题正常,不遇到麻烦那才见鬼。
我问过几个开发者,他们都不敢拿自己的主力设备刷测试版系统(尤其是第一个测试版),而是找个旧设备专门 “做实验” 了。因为他们是开发者,懂挂着 “Alpha”、“Beta”、“Preview” 的东西不靠谱。
刷机之前琢磨琢磨你的水平和需求
反倒是一群本来和开发者预览不沾边的普通用户,现在特别热衷于刷测试版系统。先是一群人喜欢折腾;另一群人,比如编辑,为了完成工作量为了吸引点击,不得不折腾。
然后,很多普通用户看完这些人写的东西后心里也痒痒了。先把非开发者下载安装开发者预览版系统是违法行为这一条放一边(反正说了你也不当回事),你确定自己的需求很强必须天前几个月用到那些新功能?你确定自己应付的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你确定出了问题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Geek 实际是为了刷机而刷机的,就像当年玩超频的人,你以为他们的电脑真的不够快?
- 还有些 “达人” 是为了获得存在感而臭显摆(微博的诞生让这些以前存在于论坛的家伙们更加自我膨胀了,一睁眼就看到一堆 “你好厉害” 的 @,很容易让人飘飘然);
- 编辑为了完成工作量(中国的所谓的科技媒体的编辑,一点底线也没有,为了工作指标,换句话说为了自己那点工资,什么都写)发了点皮毛
你呢?先琢磨琢磨自己的水平,自己的需求,再决定是否刷机好吧。尤其是那些本来就对电脑和手机搞不太明白的小白用户,算了别折腾了。不是鄙视,这玩意儿就是个为你服务的工具,你又何必像那群技术宅一样折腾呢?折腾到最后,耗费时间精力不说,甚至忘了初衷是什么(就像当年很多人想写个博客,最后却陷入折腾 WordPress 的坑里了)。
当年 iOS 5 出测试版时,我拿 iPhone 4 刷过。能体验新功能的确不错,但耗电非常厉害,有时候我甚至能感觉到手机在裤子兜里的发热。从那以后,我只用正式发布版的系统。至于 MacBook Pro,我甚至是等新一代 OS X 系统正式版出来一段时间看大家评价后才敢升级 …… 吃饭的家伙儿,容不得出问题。
最后骂个街吧
乐意折腾也就算了,玩不转却还硬要尝鲜,手贱刷了机遇到问题就 “苹果真垃圾”、“千万别装新系统” ,自找不痛快了还到处嚷嚷。…… 对这号人我真忍不住要骂一句:贱人就是矫情。本文写于 2013 年 6 月,以后每年 WWDC 之后都提到首页来吧。
其实就是一块木板,左侧放笔记本电脑,右上方是插手机或 iPad mini 的凹槽,右下方还为鼠标做了特殊涂层。而且,放笔记本的那部分木板,被打了很多空洞,既有利于电脑散热又能减轻重量。看段官方视频吧:
设计和做工不错,只是价格稍贵,邮购也不太方便(也许兲朝已经有山寨版了)。官网 http://iskelter.com/products/slates/slate-mobile-airdesk/
OS X Yosemite
新一代的苹果电脑操作系统继续以风景区命名,而且这次的进化幅度要比去年 OS X Maverick 大得多(iOS 8 也是):
- 扁平化+毛玻璃特效,这个不意外对吧。而且从演示效果来看,比去年 iOS 7 刚拍扁时顺眼多了。
- Spotlight 搜索功能大升级,除了文件搜索还能直接找餐馆、看地图、查维基百科什么的了。搜索框和结果也从右上角搬到了屏幕中心(Alfred 哭死)
- 通知中心支持 Widget 扩展,是不是把 Dashboard 挪那去了?
- 内置 iCloud Drive 网盘功能(也有 Windows 版),这个太方便了。邮件也可以发送超大附件了。
- MarkUp 标注识别功能,简单说就是你在图片上用鼠标简单画个箭头或文字气泡什么的,Mac 会识别过来并转换成正规的箭头和气泡。给图片或 PDF 文档添加标注时超方便。
- Mac 和 iPhone 蓝牙连接后,直接在电脑上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打个比方,iPhone 变成 Mac 的手机卡插槽。而且还有更多的同步融合功能,比如电脑上打开邮件应用,可以自动显示手机上写到一半的邮件接着写;Mac 上文档做到一半,出门打开 iPad 继续做 …… 苹果的平台整合功力继续碾压那些攒机厂商。
- Safari 浏览器做了很多改进,比如选中地址栏但还没输入网址时,自动弹出书签;还有标签滚动显示等等。
更多介绍,看苹果官网吧 http://www.apple.com/osx/preview/。强烈建议大家看发布会的演示视频,尤其是 Mac 和 iPhone 协同那一段。
OS X Yosemite 系统今年秋天出正式版,免费。心急的话现在就可以下载 Beta 版试用,面向全体用户开放的,不是开发者也没问题。
iOS 8
- 可以从通知中心和锁屏界面直接回复短信或社交应用推送来的信息了。通知中心里还能安装 Widget 扩展功能。
- 短信应用大升级,支持群聊,支持按下直接录微信那样的语音 iMessage,甚至可以发视频和地理位置。
- 输入法增加 QuickType 功能,自动推测你下面要输入什么内容,显示在候选栏里,点一下就行不用打字了(支持中文)。
- 可以有第三方输入法了(这恐怕是越狱的最大动力了吧),指纹识别也可以让第三方应用调用了(支付宝什么的刷指纹而不是输密码)
- AirDrop 终于支持 Mac 和 iOS 设备之间传输
- 一家人可以共享照片、日历等项目,熊孩子乱按乱买 App 的话,家长的手机上会提示输入密码。
还有 支持应用之间数据互通,Spotlight 搜索增强(见上一段 Mac 那部分),Siri 支持听声音识别歌名,更多的照片美化功能,更强的游戏画面渲染功能,HomeKit 智能家居方案+CloudKit 云存储方案+Health 健康与运动数据方案(都是面向开发者的)…… 等等等等功能。看苹果官网介绍吧 http://www.apple.com/ios/ios8/
iOS 8 系统也是今年秋天正式发布,现在的 Beta 版只有苹果开发者可以下载。坏消息是:iPhone 4 被踢出可升级机型列表了。
最后,苹果还发布了新的编程语言:Swift。看起来比 Objective-C 简单得多。
苹果中国官网还没更新,所以放的是美国官网的英文页面地址。发布会视频也没贴出来。过几小时发布会视频和中文版网页上线,我会更新本文。
更新,发布会视频:
[核心提示] 为了庆祝 BASIC 诞生五十周年,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写讲述了他与这个广受欢迎的开发语言的旧事,他是如何为 Apple I 和 Apple II 从零开始创造了他自己的 BASIC 语言。
苹果官网公布的美国 Apple Store 店面列表 http://www.apple.com/retail/storelist/
感觉还行,只是配图很少(一本设计师传记,里面只有十来张他设计的产品的照片,其它都是纯文字描述,囧)。读完知道了很多苹果知名产品设计过程和幕后的故事。比如:
- 上世纪 90 年代,苹果设计团队就开始使用 3D 打印机了
- 如果再大上两毫米,Mac mini 就能使用 3.5 寸硬盘,而最终却只能选择价格更高的 2.5 寸笔记本硬盘。
- 乔布斯习惯否决掉设计师的方案,却不告诉他们哪错了,只是逼他们做得更好 …… “如果你给史蒂夫一样东西,即使它已经很好了,他还是会讨厌它,” 瓦斯寇回忆道,“所以你得拿出一些其他的破烂玩意儿放在桌上,来衬托你的产品。”
- 乔纳森在苹果的成名作 iMac G3,激进的砍掉串口、并口等老接口,使用当时新出现的 USB。当时,由英特尔发明的通用串行总线 1.1 标准甚至都没有最终敲定下来(苹果一体机发布一个月之后,也就是 1998 年 9 月,这一标准才最终确定)
- 乔纳森的桌子上只放一台 17 英寸的 MacBook Pro 笔记本和几支绘图用的彩色铅笔,而且摆放整洁有序;他从不使用外接显示器和其他周边设备。
- 绝大多数的苹果员工无权进入设计室,甚至一些高管也没有进入该工作室的权限。比如 Scott Forstall —— iOS 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就无权进入——他的工作证根本刷不开设计室的门。
- 90 年代末,基于手势的电脑输入板和触摸感应的键盘鼠标一体设备均来自一家叫多点触控(FingerWorks)的公司。苹果于 2005 年收购了它,2007 年,iPhone 发布了。
- iPhone 最初设计阶段曾有类似 iPhone 4 的 “三明治” 方案,后来被否决了。到 iPhone 4 时又重新拾起。
- 开发出 “一体成型工艺” 后,苹果在 2007 年左右开始正式投资,收购了所能找到的每一台数控铣床。甚至预定了日本一家工厂未来 3 年内生产的所有铣床。它们少则 25 万美元一台,甚至可能上百万美元一台。到了2012年,由于 iPhone 5 和 iPad 3(都是一体成型产品)的投入生产,苹果公司资本支出高达 95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产品的生产工具和工艺上。相比之下,公司在零售商店上只花费了 8.65 亿美元。因此,苹果公司在工厂上的投入几乎是专卖店的 11 倍,即便专卖店的地理位置都是租金昂贵的豪华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