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张是 2006 年初到 2011 年底苹果公司研发费用统计图,竖条是各季度的研发费用金额,灰色的折线是研发费用占苹果公司营收的比例。研发预算一直在以每年 33% 左右的速度增加,但由于苹果的收入增加的更快,所以占比反而从大约 4% 下降到 2% 多一点了。
上面这张统计图可以更直观的看出苹果公司研发开支增速和营收增速之间的关系了。后者一直远高于前者。
各大科技公司研发开支占营收比重,苹果甚至是倒数的。而且别忘了苹果可是既要自己研发硬件设备又要自己开发操作系统等软件甚至网络服务的。
问题是,你看看排名靠前的那几个公司:除了 Google 没问题,微软、诺基亚什么的是那种创新领袖吗?另外别忘了,这里统计的是「比例」。有些公司排在前面,可能是因为它的收入低,分母小(宏基那种纯攒机器的就忽略吧)。
所以我们引入研发经费的绝对值,再做比较:
横轴是各大科技公司的研发费用增速,这下看出来了,苹果算是增速比较快的。
纵轴是研发费用总量相当于苹果的几倍。结果,微软、三星、诺基亚等不怎么创新(诺基亚后来干脆就挂了)的企业也比苹果的研发经费高得多,第一名微软甚至高出了近 4 倍,Google 也掉了下来。怎么样,和大家想象中的创新排名不一样吧?(你要是觉得微软和三星特别创新,秒杀苹果和 Google,别往下看了,撸管去吧)
最后揭晓答案的时候到了,各大科技公司研发开支带来的效果:
圆圈的大小,代表研发费用总量。横轴是利润增长率,纵轴是营收增长率。换句话说,越往右上角方向靠拢越牛逼。
这下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符了对吧:苹果营收和利润都在不断上升,Google 营收增加但利润没涨,微软原地踏步,三星营收上去了利润下来了,诺基亚和索爱都在跌。当时黑莓和 HTC 还没崩盘,所以你看只是利润增长是负数,营收甚至在上升。那几个比苹果研发投入大几倍的公司,却都没有收到苹果的效果。
所以
研发费用和创新能力以及最终的营收/利润等结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创新不是拿研发经费堆起来的,关键是把钱花对地方,做该做的事。
想象一下那些新诞生的创业公司,研发经费和大公司们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对吧。
最后以一段乔布斯的名言结尾吧:
对内容制作者来说,Podcast 太麻烦
如果一个人想发布信息,短的发微博/Twitter/微信,一分钟左右搞定。长的写博客或帖子或者图文微信,不需要专门设备,不需要花钱,不需要专业知识。Podcast 呢?要专业设备,要花很长时间制作,要花钱租主机(苹果 iTunes 只是发布你的 Podcast 下载链接,文件得你自己找地儿存,而且还得是大容量大流量的主机),甚至还得懂点儿音频视频编辑、懂点儿服务器 ……
你觉得筛完这几轮还能剩下多少人?再说简单点,一般人想卖东西的话,是去淘宝开个店还是自己建个电子商务网站?
人都是懒的。因为懒惰这个天性,浮躁又浅薄的微博干掉了美好又有沉淀的博客。微信牌对讲机干掉了短信牌打字机。如果苹果不能提供一个简单至极的 Podcast 制作和发布工具,这玩意儿没办法普及。
想发录音或图文,开个微信公共账号不就得了?做视频教程,你传优酷不就得了?虽然不像 Podcast 那样体验好,但简单方便啊。而且微信里也能插视频。
对订阅者来说,Podcast 不利于快速浏览和过滤噪音
- 如果是想获取信息和知识:
现在网上缺少的不是内容,而是是效率,是过滤噪音。网页/RSS/微信 都能一眼扫过大量标题,然后点开自己感兴趣的几个链接。进入具体内容页以后,也能略读一下大体内容,有真正感兴趣的段落就仔细看,不爽就关掉。
听或看 Podcast,下载费时间和流量什么的不说,没办法像阅读那样看标题和各个二级标题 “快进”,只能听完整个 Podcast。音频 Podcast 还可以边听边干别的,视频 Podcast 呢? - 如果只是想娱乐打发时间:
电影、美剧、相声、音乐、豆瓣、微博、糗事百科、微信公共账号 …… 比 Podcast 方便的一大堆,而且大多不用专门设备,不用装客户端,不用下载。事实上,它们都已经火了,比 Podcast 火得多。你能指望普通人拿着技术宅追捧的东西娱乐?多少所谓高端大气国际化的 “精品” 就是玩不过那些又俗又破的百姓产品。
Podcast 不便于分享和传播
文字、视频、微信,都能一键转发,别人点开就能看,Podcast 呢?「这有个几十兆的音频或者几百兆的视频,特别好。你先去下载一个 App,然后进到我这地址,然后下载几百兆的文件,然后就能听/看了」…… 你觉得我分享完了有几个人会照做?
分割线——
Podcast 十来年前就诞生了,一直也没太火起来。 ——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都有听 Podcast 的习惯,并在暗骂 “臭傻逼,你懂个屁”(读博客的人和听 Podcast 的人这俩群体应该有很高重合度) —— 请脱离技术宅的圈子,问问真正的老百姓,有谁订阅了 Podcast。
各位想想:博客、社交网络、视频网站、iPhone、愤怒的小鸟、微信 …… 这些东西从诞生到火起来都用了多久。Podcast 这么多年都在小圈子里打转,你觉得它还有戏吗?
苹果在 App Store 发布了一个官方的 Podcast App,然后就有我第一段里说的很多砖家开始指点江山说 Podcast 的春天来了,然后中国就诞生了很多新的 Podcast …… 苹果出的和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或服务,大部分都是杯具结局的吧。iCloud 勉强不悲剧,可你看苹果有在 Podcast 上花了 iCloud 十分之一的心思吗?
一个玩不转互联网的公司为一个多少年半死不活的互联网服务出了个客户端,你就觉得 Podcast 的春天来了?
最后:其实微信公共账号足矣。
制作简单、方便传播、有订阅有推送、文字/图片/声音/视频都能发。而且,事实上,微信公共号们已经火了。
感兴趣的话去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music_used_by_Apple_Inc. 看看吧。
组装好的苹果 iPhone 空运至美国,每架联邦快递的波音 777s 大约能运送 45 万台 iPhone,花费大约 24.2 万美元,其中多一半是燃油费。从中国运抵美国孟菲斯(联邦快递总部)需要 15 个小时。
苹果的每座太阳能发电厂占地 100 英亩,包含 5 万块太阳能电池板,功率 20MW。苹果一共建设了两座,其中一座就位于数据中心旁边,另一座位于 15 英里外。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是 SunPower,电池板固定在电脑控制的可旋转支架上,每天跟随太阳转动以达到最佳发电效果。
其实北卡罗来纳州不是加州那样的阳光地带,这张照片就拍摄于初冬的多云天气。所以来张苹果官网的晴天照片吧,正好还是远景:
另有一座功率 10MW 的燃料电池发电站,不需要燃烧就能让沼气和氧气反应直接产生电力。这样加起来苹果一共有有 50MW 绿色能源发电能力(苹果的数据中心只需要 40MW)。苹果原计划为这座电站建设 24 组下图所示的燃料电池,实现 4.8 MW 发电功率,最终加了一倍。
此外,苹果最早的的加州纽瓦克数据中心的电力全部使用风力发电场购买。正在建设中的俄勒冈州普林维尔数据中心和内华达州里诺数据中心,前者将全部使用风力、水力和太阳能电站的电能;后者将全部使用太阳能和地热能发电。。